宜宾拥有一种独特的弱酸性黄泥粘土,粘性强,吸水、保水性好,密封性好,富含磷、铁、镍、钴等多种矿物质,是制作酿酒窖池的绝好天然材料。
好酒必有好水。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多雨丛林地区,沿途水土保持良好,常年清澈透明,无污染,水质清澈,口感甘润爽口,微甜,酸碱适中,富含偏硅酸、锶、硒等微量元素,是酿酒生产的上品。
唐代,当地酒坊采用四种粮食酿制了一种“春酒”。诗人杜甫在品尝了春酒之后,即兴涌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佳句。“春酒”后来便改名为“重碧酒”了。
宋代,宜宾绅士姚氏酒坊采用大米、高粱、糯米、荞子等五种粮食酿酒,酒质甚美。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品尝了“姚子雪曲”之后,给出了“杯色争玉,白云生谷”、“清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而这与1963年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的评酒专家给予五粮液的“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而著称”的评价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足以证明当时的五粮液酒的酿制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明朝初年,宜宾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并不断发展壮大,“五粮液”迄今使用的老窖,就是明代建造的,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不仅如此,陈氏酒坊在继承“姚子雪曲”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还总结出“陈氏秘方”,从而使得酿酒工艺更加完整、酒质更趋稳定。这就是五粮液的前身。当时上层人士将“五粮液”称之为“姚子雪曲”,下层人士将之称之为“杂粮酒”。
清宣统元年(1909年),陈氏秘方传人邓子均将自家酿酒带到一个家宴上,晚清举人杨慧泉品尝了该酒以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不能体现此酒的韵味。此酒是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更名为‘五粮液’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名字,而且顾名可思其义。”自此“姚子雪曲”改名“五粮液”。已有百年历史。
五粮液酒
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以精选的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和水为原料,用传统的“包包曲”作为大曲,以具有600多年的和经600多年优质窖泥演化的窖池群及千年以上的传统生产工艺,在封窖泥封闭的窖池里,固态自然发酵、蒸馏,运用筛选组合而成的浓香型白酒。
五粮液酒包包曲
以软质小麦为原料,在本地独特的生态环境中,按传统工艺自然发酵生产的中高温大曲,其形状为一面凸起像面包一样的长方体,皮薄心厚,发酵过程中温度、水分等由表及里差异较大,因而其菌系丰富,曲香浓郁而丰满,陈化时间不低于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