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S基本原理由能力要素、生存周期要素、管理要素组成。ITSS使用能力要素(PPTR)构建能力标准,使用生存周期要素(SDOR)构建产品和业务标准,通过管理要素(监督管理)确保能力要素和生存周期要素的实施质量。
能力要素
能力要素由人员(People)、过程(Process)、技术(Technology)和资源(Resource)组成,简称PPTR。其中:人员:指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所需的人员及其知识、经验和技能要求;程:指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时,合理利用必要的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互关联和结构化的活动;技术:指交付满足质量要求的信息技术服务应使用的技术或应具备的技术能力;资源:指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所依存和产生的有形及无形资产。
PPTR的来源
我国从1978年开始推行质量管理,从“质量月”活动开始,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质量小组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1992年我国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试图通过ISO9000理论和方法来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ISO9000通常认为,影响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个,即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简称人、机、料、法和环,既要管理好生产过程,还必须管理好设计和使用的过程,要把所有影响质量的环节和因素控制起来,形成综合性的质量体系。
近年来,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快速增长,标志着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其特点之一更偏重于对制造加工过程的应用。面对信息技术服务发展的新形势,ISO9000已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2009年,ITSS工作组围绕我国信息技术服务的国情,提出了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的能力要素,通过其在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应用,以实现其支撑行业管理,服务国家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能力要素”即组织价值链中的一组可以为组织带来特定产出的价值元素。ITSS工作组分析了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后认为,传统质量管理理论背后的能力要素覆盖有人、过程和部分的技术、资源。信息技术服务产品有着区别于加工制造产品的无形性,因此在继承传统质量管理能力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的能力要素由人、过程、技术和资源组成。
PPTR的应用情况不同场景下PPTR能力模型的具体使用方式有所区别,大致可分为三种方式:种是直接使用PPTR构建能力模型的场景,如直接面向信息技术服务供方的咨询设计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运维服务能力等,可直接使用PPTR能力模型进行能力建设。第二种是根据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实际需要对PPRT作裁剪的场景,如外包服务场景根据自身能力建设的需要,可裁剪人员要素或裁剪过程要素。第三种是需要在PPTR模型之外进行能力要素拓展的场景,如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各类“云”的建设及运营服务、新型互联网服务、社会治理领域、信息化可控领域等,需要扩展能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