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需要遵循以下要求:
1、作业人员要求: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须经健康检查和生产培训,且经考核合格。
2、气体监测:气体监测应当优先选择连续监测方式,若采用间断性监测,间隔不应超过2小时。
3、个体防护:在缺氧或有毒的有限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佩戴满足要求的隔绝式呼吸防护装备;在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及工作鞋,使用防爆工器具;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防酸碱防护服、防护鞋、防护手套等。
4、照明与电气:有限空间内应有足够的照明,使用的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5、作业监护: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指定专人监护,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应当相互明确联络方式并始终保持有效沟通。
6、应急措施: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在作业中如发现情况异常或感到不适和呼吸困难时,应立即撤离现场。
发生事故时该怎么办?
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禁止盲目施救,防止事故后果扩大。
企业有关负责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响应程序,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开展救援。
在自身救援技术、装备、队伍无法施救的情况下,应及时联系消防救援队伍等专业救援单位开展救援,并提供有限空间各种数据资料。
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
要按照事故报告程序逐级上报,以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分析事故原因教训,指导问题整改,有效防范类似事故。
有限空间的事故特点:
1.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概念的陌生,以致于根本无法认清相应空间存在的危害性,这是有限空间事故高发生率的根本原因;
2.监护、救援人员相关知识的匮乏是导致相应事故的高死亡人数的主要原因,经常发生一人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发生意外,多名救援人员的进行营救时的死亡事故;
3.适用救援设备的缺失也是导致相应作业人员高死亡率的原因。
有限空间的作业重点:
1、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2、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
3、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企业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
5、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企业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作业中断的,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